top of page

          磁療對身體的好處

WhatsApp Image 2021-07-16 at 16.11.08.jpeg
images (1)_edited_edited.jpg

磁療即是磁場治療(Magnetotherapy),屬於物理療法。磁療對人體有正面效果,可利用磁力刺激人體穴位,達到療癒身心的效果。

磁療的歷史

pexels-photo-1172018.jpeg

漢代的《神農本草經》早有記載磁石的藥用功效:「慈石,味辛寒。主治周痺風濕,支節中痛,不可持物」。磁石最初被稱為「慈石」,因為古人認為它就像慈母一樣吸引自己的兒女。名醫扁鵲曾用磁石做枕,為秦穆公治療偏頭疾。唐代的《雲中雜記》中亦記述了「益精者,無如磁石,以為益枕,可老而不昏,寧王宮中多用之。」此為磁療治療亞健康的最早記錄。南宋《濟生方》記述磁石治療耳聾。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亦有記載用吸鐵石末加一些藥物製成藥膏,敷貼患部,治療腫毒;治療脫肛有記載「磁石末麵糊塗囟上,入後洗去」,囟頂即百會穴,可見當時的磁療已有結合經絡穴位使用。

WhatsApp Image 2021-07-16 at 16.11.08.jpeg
rome-ancient-italy-landmark-161858.jpeg

古羅馬醫生Aetus記述:「當人們手足疼痛或痙攣、驚厥時,如果手握磁石,即可解除疼痛。」1493出生的瑞士醫生、煉金術士Paracelsus,主張用磁鐵激活身體的生命力,治療從炎症、腹瀉,乃至癲癇。1798年,英國醫生Perkins製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磁療設備,接通電流後可治療多種疼痛性疾病。18世紀的數學家和醫生Franz Anton Mesmer認為身體有磁極,疾病是由於這些磁極與通用磁流不一致而引起的,他除了使用磁鐵治療癲癇發作,亦以磁力來治療精神疾病。19世紀末,歐洲的磁療設備發展迅速。20世紀40年代,前蘇聯在戰爭中應用磁療治療戰傷疼痛。50年代,日本報告使用磁性金珠、磁性銀珠貼敷穴位治療神經衰弱、失眠、胃炎、腸炎等多種疾病,有較好效果。日本的山口隆祥先生曾大膽斷言:「到21世紀中晚期,將有20%的疾病,運用磁療就可以取得神奇的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。磁療最終將成為化學療法的替代性療法。」

WhatsApp Image 2021-07-16 at 16.11_edited.jpg

直到近代,隨着科技的進步,磁療的發展更為迅速,從電磁場到動磁場,繼之出現交變磁場、脈動磁場、脈衝磁場等,不斷湧現多種類型的磁療機,磁療愈加普及並廣泛運用於臨床,例如醫院裏的磁療器械一般採用的電磁、懸磁、脈衝磁等動態磁、家庭較普遍使用的靜態磁,如一些永久磁性的磁片,將它們固定在相應的穴位,運用磁場作用於穴位來進行治療。

pexels-photo-320007.jpeg

磁療的作用範圍廣泛,例如可促進血液循環、鎮痛、鎮靜、消腫、消炎、緩解心悸、失眠、調節內分泌功能,緩解便秘和止瀉等。磁療使用方法簡單、安全、無損傷、無痛,已愈來愈受臨床、大眾歡迎。

bottom of page